扣、延宕,致大军粮草不继者,定按贻误军机重罪论处,决不轻饶!”
说完之后,朱由校微微一顿:
“另!即刻宣召!内阁诸辅臣、六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英国公张维贤、京营提督王英卓、副总兵陈策、戚金、南海子天策军总兵、翰林院侍讲学士卢司南、冯云等——急赴乾清宫,商议亲征北伐大计!不得延误!”
暖阁内,炭火噼啪作响。窗外的北风,似乎也感应到了皇帝凌厉的决断与深沉的怒火,呼啸声骤然变得尖锐而急促。
那席卷北疆、犁庭扫穴的北伐怒涛中,朝鲜的命运,不过是其中一朵小小的浪花,将被这时代的巨浪裹挟向前。
不过半个时辰,乾清宫那沉重的殿门便在一阵低沉的吱呀声中轰然关闭。
殿内,被紧急宣召的诸臣已然肃立,鸦雀无声,唯有急促的呼吸和压抑的低语在空旷的大殿中隐隐回荡。
空气仿佛凝固,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的肃杀之气。
殿内,文武官员分列左右,泾渭分明。然而,今日的景象,却与往日大不相同!
自洪武、永乐武勋鼎盛之后,历经百年文尊武卑,朝堂之上,武将早已不复当年威势,常服觐见亦是常事。可今日,武将班列之中,竟人人披甲!
甲叶摩擦的细微声响,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一股久违的、源自百战沙场的凛冽煞气,如同无形的潮水,自武将班列中弥漫开来,让一旁的文官队伍不由自主地侧目而视,心中惊疑不定。
武官一列,肃杀之气弥漫。英国公张维贤立于首位,老成持重;京营提督王英卓、副总兵陈策、戚金;亲军都督同知王忠义、孙铁、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