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这是李跌并不上心的长女,她的母亲也没有取名权,没有权利为自己女儿精心挑选一个好听的名字。
因为给孩子取名永远只是父亲的权利。
而这个名字的由来,说来也可笑,李跌没读过什么书,只识得几个字,女儿的名字迟迟没有定下来,他也懒得特意去想,前些天路过书院,听到书生们念诗,“瑶姬来自状元家,真是姚黄第一花!”
李跌便觉得“瑶”字特别好,他还特地去问了“瑶姬”的“瑶”怎么写。
他想既然瑶姬来自状元家,那自己的长女叫这个名字,必定能为她的兄长李元将来考取功名讨个好彩头。
想他李家世世代代务农,也算踏实,只有他李跌最没出息,家里的地种不出二两/粮食,只能来这城里讨生活,开个铺子做点小买卖,虽然维持温饱不成问题,甚至能有余钱让儿子去书院读书。
可仕农工商,商排在末位,是最低等的。
李跌不甘,做梦都希望自己的长子能考中进士,光耀他老李家的门楣。
这个女儿若是能为她长兄为他李家带来这样的福气,也不算白生。
第2章 长子课业谁代笔?
李家长女李瑶幼年便显得聪慧过人,其长兄李元开蒙时书院发了些识字卡片,年仅四岁的她便靠着卡片自学,其余不懂的再问兄长李元,这样一来二去竟会了个七七八八。
而李家长子李元比长女李瑶长两岁有余,他少年顽劣,六岁才被父亲连哄带骗送进书院,开蒙稍晚,因着比同窗们虚长一岁,多吃一年五谷,识字也较为容易些,再加上家中还有个求学若渴的妹妹,每日等着他把新学的字拿给她,李元在开蒙时期还算顺利,这是李元一生唯一热爱去书院的一段时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