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工的消息在徐墨阳的童谣大法下流传的飞快,老头老太太们不约而同的开始卷,你会两门方言我会三门,你要一个饼子我要半个,降薪增效玩的一套一套,让徐墨阳总算明白表妹毕业的时候为啥敢有公司敢要人贷款上班了。
人还是太多了啊!
看着已经卷出十天试岗期的一堆老人家,徐墨阳也不敢再耽搁了,对着附近的村子方言直接定下了几个会多种语言的,瞅着精神头比较好,相对年轻的老太太,还有两个曾经当过货郎的老爷子。
被选中的人欢天喜地,没选中的人垂头丧气,但他们也没争,徐墨阳真的是按本事选的人,就那陈招娣老脸都缩成山核桃了,还瘸了一条腿,不还是因为会四门方言被选上了吗。
就算人家是为了听八卦才自学村话,但也是真的努力过而且做出成效的。
要怪就怪自己以前不奋斗吧。
因为选翻译的事情就是在茶棚门口举行的,他们对以后的工作环境也有所准备,定下的翻译倒是没几个离开的,都在讨论往哪里坐能晒更久的太阳,把自己安置在哪里更能听清人说啥。
事实证明他们的口水和脑细胞没有白费,到了上班的时候,一大早往自己早早看好的地方一窝,那叫一个舒坦,就是小老太太们能跟许多姐妹叽叽喳喳,两个小老头只能挤团取暖,看着有点可怜。
“……真的不要钱?”
老妇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抵挡不住免费的诱惑,声音沙哑的再次缺人,老翻译官们在她没张口的时候就瞧了过去,在说出第一句话以后又都低了头。
本地人,不需要翻译,赚不到钱。
为了激发翻译们的战斗力,徐墨阳采用的是底薪+提成的工作模式,那个杂粮饼子是每天的基础工资,要多赚钱就得靠方言故事的翻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