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脸,情绪十分低落地垂头沉思。
杨书玉缓缓摇头,呢喃反道:“葛老怎么还不出来?”
周顺和秦初平哑然,他们也很是担心杨伯安的状态。
就在这时,哑姑捧着一个瓦罐矮下身子,凑到杨书玉跟前,咿咿呀呀地向她献宝。
那瓦罐杨书玉认得,是葛神医让陶瓷工匠连同煎药罐一道烧制好送上山的,平日里用来给病患炖煮药膳。
汤药去病根,药膳调基底。这是葛神医一贯的治病理念,因而经他医治的病人会恢复得格外好。
可是现在杨书玉并没有胃口,她推拒道:“哑姑,让我缓缓吧。”
“杨小姐伤在关节处,若调理不好,哪怕伤口愈合无疤,在雨雪天也是会疼痛的。”跟着哑姑来送吃食的少年医侍劝解道,“这药膳是哑姑特意为杨小姐炖煮的,需按时服用才好。”
哑姑闻言连连点头,笑弯眉眼又将瓦罐往前递了递。杨书玉不好意思推辞,便抱放在膝头晾凉再入口。
杨书玉并不认识葛神医收入门中的所有弟子,只觉得来人眼生得紧,于是她便偏头去细细打量这医侍少年。
以往也有承葛神医的恩情,甘愿留在独峰搭把手还恩的病患,更多的还是慕名来拜师学医的后生。葛神医不轻易招收弟子,总会先留人在独峰打杂磨砺几年,考察其心性和资质后才决定其去留的问题。
还恩的病患新旧交替,被拒入门的则下山归家,再加上求学的后辈络绎不绝,因而跟在葛神医身边人,杨书玉也就识得哑姑。
然而这位少年医侍,前后好几次地进出偏厅,他又与哑姑甚是熟络,杨书玉总觉得他的身份不简单。
少年自有风流气韵,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恭顺。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