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不足,只好抓耳挠腮,试着回忆高中表演的一些节目片段,东拼西凑着表演完了。虽然自觉发挥的一般,但我觉得自己主要是做编剧,不会表演很正常,会一些表演反而是加分项。何况,刚才的表演也并非一无是处,还是有两三个设计戳中了两位社长的笑点。
为此,我信心满满,感觉进话剧社是板上钉钉了。结果等到第三天下午,还没收到社团的答复。晚上去第6食堂吃饭,无意间碰到社长魏宸。于是,我便借机套近乎,询问面试结果。
不出所料,我被拒绝了。
至于拒绝我的原因,他解释的很官方:“编剧人手够了,下次有机会再合作。”然后便匆匆扒完盘子里的饭,借口“我还有事,先走一步。”逃也似的不见了踪影,剩我一人兀自感慨……
话剧社没有如愿,但另外两个社团却向我抛来了“橄榄枝”。
其一是白风文艺学社,其二是校报记者团。前者是由文学艺术学院一位大二师姐开办的,社团活动主要围绕舞蹈、表演、舞台剧等方面展开,平时也有不少学院演出机会。后者则隶属于校报办公室——这是学校宣传口的重要部门之一,是有正规编制的,一般由学校老师或专职记者担任。校报办公室下面有两个子部门,一个是校报记者团,一个是校报编辑部。因为兴趣兼性格的缘故,我更想进校报编辑部。奈何报名太晚,编辑部没有名额了,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校报记者团。虽然社团名称不一样,但毕竟都在校报办公室下面,也算是同一个集体了。
这两个社团入社都会顺利,不知道是不是太“小众”的缘故。校报记者团可以理解,毕竟纳新海报张贴在公告栏上,和各种杂七杂八的通知以及其他海报挤在一起,很难被人发现,情有可原。而白风文艺学社则在科技一条街有单独的摊位,对于喜欢文艺的同学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不知为何,本院的同学报名很少。这倒给了我这个外院同学,一个可乘之机。
校报记者团早早便通知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