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我们班有很多同学,一开始都抱着对学生会的敬仰,对学生会干部的羡慕,选择加入学生会。然而,进去之后才发现,里面水太深了——除了每学期要交会费(每人每学期35元),所有脏活累活以及其他老社员不愿干的活,都得干。并且,晋升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没有一定关系,能力再高,最后也得默默无闻。所以一大半同学,只在学生会呆了2周至1个月,便主动退出了;个别能坚持的同学,也大多在后续的无聊工作中,慢慢消磨了耐心。
坚持时间最久的是食品加工专业的一个女孩,名叫金莉莉。她进的是外联部,因为能力突出,加上部长重视,只做了一学期,便被提拔到了副部长。本以为她有机会继续升职。可惜,大一下学期,外联部的处长因为在男女关系上,“脚踏两只船”,并且公权私用,搞得外联部乌烟瘴气,被学生会免了职。
金莉莉虽然没有受太大影响,但小影响免不了,因为她是被部长提拔的。
顶替处长之位的,是另一位干了1年半副处长的大二数学专业的曹敏,曹敏一开始就看金莉莉不顺眼,当了处长之后,更是处处刁难金莉莉。金莉莉气不过,一怒之下,便退出了学生会。
我对音乐、写作、电影、话剧等诸多社团的兴致都很高,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权衡再三,我便报名了三个社团。
首先是话剧社。
因在高中撰写并编排了三场元旦晚会舞台剧,自认为有一定基础,且喜欢那种演出结束的成就感,因此便报名了“春潮话剧社”。
话剧社名额有限制,且有入社考核。面试之前,我跟社长明确说:“我申请做编剧,不做话剧演员。”社长不置可否。因此我便放松了警惕,以为只带着以前写的剧本就行,不需要做其他准备。
面试安排在文学艺术学院一楼的一个小教室。那天下午进去时,里面已经坐了5个等待面试的新人。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