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驴得水》讲的是民国时期一所偏远学校中,教师们将一头驴虚报成老师冒领薪水而引发的荒诞故事,为了掩盖冒领薪水的真相,学校的老师们找来了当地的小铜匠充当老师来糊弄特派员。
学校的老师张一曼亲自教了小铜匠几句英语,再加上小铜匠的蒙古语,成功的将特派员糊弄了过去。
但是没想到,接下来还有更严峻的情况等着他们。罗斯先生要来视察,这也是整部电影由喜到悲的转折点。
表面上是一部荒诞喜剧,但内核是悲剧,而且是悲到了骨子里。它讽刺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人的自私,为了利益,人们可以放弃对道德的坚守,能够轻而易举的背叛自己的同事。
《驴得水》这部电影自己最起码看了不下三遍,里面的经典片段每一次都能够逗乐自己。
“他特么竟然咬我耳朵,你咬我耳朵干啥?那人耳朵是吃的啊?”
刘一民一边想一边来到了石岭公社的供销社门口,供销社的门刷着绿色的油漆,两边挂着“统购统销,保障供给”的木质对联,门口来来往往的人比邮局还多。
公社的供销社距离邮局代办点不远,基本上公社主要的机构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部门都在这一片区域。
供销社的面积比邮局代办点大了不少,两扇绿色的大门朝着里面打开,外面刷着“统购统销,保障供给”的红色标语,门框顶部挂着一个红色的五角星。
供销社跟邮局相比热闹了不少,供销社是整个公社唯一能买到日用品的地方,社员的日常用品都得在这里解决。门口社员进进出出,买到东西的社员走出来后高兴地将东西提在半空中,美滋滋地瞅几眼才得意地离开。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