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回到宿舍里,拿出书本继续看了起来。
《人民文艺》一直没有回信,难道没有过稿?刘一民想到这儿就有点心烦意乱。打定主意,实在不行,等高考后再致敬一本,写一本伤痕文学的小说,指定能发表。
十年期间,文学界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新人,但新人作家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文学作品质量的提高得慢慢来。
第二天一大早,刘一民骑着自行车,在街边随便吃了点饭就朝着考场骑去。晨风轻轻地吹在他的脸上,太阳虽还没有升起,却已然能够感觉到云层后面即将孕育而出的蓬勃生命。他笑对遇到的一切,觉得此时对于他而言,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越接近一中门口,街上的人越多。乌压压的人群在高中门口汇聚,考生的手里面都拿着一本书,边走边背,如蚊子一般的背书声通过人数的加持,门口变的简直跟后世的高中早读一样。
大门上方挂着举行横幅,横幅下面是荷枪实弹的民兵,胳膊上戴着红袖章,神情严肃地看着乌压压的人群,旁边站着几名老师,一边焦急地看时间,一边激动地交谈。
“几个月的时间,国家举办两次高考,足以见到国家选拔人才的决心!我真为这些考生们感到激动与兴奋,咱们以前没有机会参加高考,没想到有生之间还能参与到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中来。咱们的愿望,在这群孩子身上终于要实现了。”
一名身穿深色中山装,短头发的老师忍耐不住心中的激动,接着摘下眼镜放到嘴边哈了哈气,掏出手帕认真地擦了擦再次戴上眼镜朝考生队伍望去,像是要牢牢记住这个场面。
“是啊,国家下了大决心。据说去年第一次高考没纸印试卷,将毛选的纸用来印卷子了!”
“只不过大学录取率也太低了,不知道今年咱们县能不能考上一两个!”有老师感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