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绍兴议和后,南宋俯首称臣,成了南宋皇帝之耻的代表。】
赵构作为靖康之难中逃出生天的宗室,原本肩负着中兴大宋的重任,应当奋起北伐、雪耻复国。
但历史却记住了他以割地求和、陷害忠良、频繁迁都而非功业赫赫。
尽管他维系了宋室的命脉百年,但“中兴之主”的称号,至今仍难服众议。
其实,赵构早年确有胆识。
年仅十八时,他主动入金营做人质,令金人都对其刮目相看。
靖康变故后,他立起南宋旗帜,延续了大宋的皇统。
可惜,他登基称帝后的行事风格,却和青年时期判若两人。
当时南宋军队连连收复失地,甚至一度逼近汴京,眼看就要迎回旧都,
可就在这时,他却下令“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亲手断送了收复故土的大好局势。
为换取短暂的和平,他甘愿放弃国土、不惜加害忠臣,让自己在史书中留下千古骂名。
有人说,赵构保住了宋的百年香火,但回头看绍兴和议的内容——
那时的“南宋”,实则只是“金的附属国”。
那已经不是堂堂“大宋”,而是“金人册封的宋国”!
连皇帝的位子都需金人点头,称其为“金属宋国”,实不为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