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当年主考官的老仆,招认曾为萧琰传递贿赂。这下连那些原本支持萧琰的清流也开始动摇,毕竟科场舞弊是读书人的大忌。
萧琰在府中急得团团转,他知道这是栽赃陷害,却找不到证据反驳。他想面见圣上,可宫门都出不去
——
魏行通早已让人散布消息,说萧琰
“心怀怨怼,恐有不轨”,皇帝本就对文官集团心存芥蒂,听了这话,干脆下旨让他
“闭门思过”。
深秋的雨淅淅沥沥下着,敲打着萧府的窗棂。萧琰站在书房里,看着墙上自己写的
“澄清天下”
四个大字,只觉得无比讽刺。他知道这一切都是魏行通搞的鬼,可他现在就像困在网里的鱼,越挣扎,网收得越紧。
“老爷,要不……
咱们找找东林党的几位大人帮忙?”
管家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说。
萧琰苦笑摇头:“如今他们自身难保,谁敢沾这趟浑水?魏行通这是要赶尽杀绝啊。”
他不知道的是,魏行通的手段远不止这些。
又过了半月,京城突然流传起一首诗,说是萧琰所作,诗里有
“朱门酒肉臭,白骨露于野”
之句,被解读为影射当今圣上。更有人翻出萧琰几年前写的《秋兴赋》,说其中
“寒鸦绕枯枝,孤臣泪湿巾”
是暗讽天启皇帝李新宇老辣。
这些捕风捉影的罪名像潮水般涌来,终于让天启帝动了怒。腊月十三,一道圣旨送达萧府,削去萧琰所有官职,贬为庶民,流放三千里,往辽东戍边。
魏行通站在城楼上,看着萧琰穿着囚服,戴着枷锁,被两个解差推搡着出城。萧琰头发花白,面色憔悴,早已没了当年的风采。可当他经过城楼时,忽然抬起头,目光直直地望向魏行通所在的方向,眼神里没有怨恨,只有一种近乎悲悯的平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