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长剑斜挑,如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枝桠刺破积雪。剑脊与寒风相击发出呜咽,是他在帕米尔高原听惯的冰裂声。左足踏前半步时,衣袂翻飞如胡杨枯叶,右手指节叩击剑鞘三次,暗合西域牧人计数羊群的骨笛声。收势时剑峰微沉,仿佛胡杨扎根冻土的深根,连地下三尺的蝼蛄都能感受到那股沉稳的震颤。
第三式驼铃绕碛
剑走轻灵,在暮色中画出七道交错的弧线。每道弧线的尽头,剑穗都会发出细碎的叮当声,像他在罗布泊听过的驼铃在沙谷中回荡。移步时足尖轻点地面,扬起的尘土恰好落在剑脊的反光处,形成一串流动的金沙残影。萧书生创此式时,总想起于阗国的少女用彩绳编织驼铃的模样,剑穗的红绸便随剑势织出西域独有的连环结。
第四式石窟映月
剑尖垂落如悬空的佛像,剑身在廊下投出斑驳的光影,恰似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飘带。手腕翻转间,剑身忽明忽暗,暗合洞窟中昼夜交替的光线变化。他曾在鸣沙山石窟见月光透过藻井形成圆形光斑,此刻便让剑尖在青砖上旋出同样的圆,圆内每道剑痕都对应着壁画上的星宿位置。收剑时剑柄轻叩眉心,仿佛石窟中礼佛的虔诚叩拜。
第五式葡萄架下
剑势忽柔,如吐鲁番的葡萄藤缠绕竹架。剑尖在半空画出串串弧线,剑穗的紫绸随势垂下,恍若挂满枝头的马奶葡萄。左掌虚托时,指尖划过剑峰的轨迹,正是他见过的维吾尔族老人修剪葡萄藤的手势。剑风掠过耳畔,竟带起类似葡萄成熟时的轻微爆裂声,那是他用内力震动画廊葡萄架的经验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