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不是更好。
\n
见到那几位不再闹腾了,蔡道便接着说道:“苏大胡子反对变法,并不是像有些人那样,为了反对而反对,他是在地方上发现了一些新法的弊端,想必他也曾经向陛下您进奏过。可能,陛下您当时并没有理会,那么苏大胡子就应该结合各地对于新法的实际反馈,调查记录详细的结果,继续向您不断地进言。如果苏大胡子这么做了,他就是犯言直谏。可是,他却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写诗作词到处抱怨,说轻点就是腹诽,说重点就是在结党。因为那些和他唱和的大部分都是反对变法的大臣啊!”
\n
咝,这下勤政殿的大臣们都惊呆了,原本以为蔡道是个娃娃,说不出什么大道理,顶多就是乡俚童谣之类的东西。可谁知,这娃娃说得的确在理,你苏大胡子要是不停地骚扰宋神宗,写再多东西,也无伤大雅,官家要是治罪的话,反而会给他带来极大的声望。相反,他作的那些抱怨的诗词写给朋友,而且都是反对变法的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结党之事。
\n
厉害啊!这样解释,既避免了其他人胡乱解读别人的作品,又能够定苏轼和他那些朋友的罪名。
\n
宋神宗深思了足足有两刻钟,这才抬起头来,看了看那些大臣,何正臣他们三个羞得躲在御史当中不敢露头了,他们自己也知道,乌台诗案中,随意指摘别人的诗词,断章起义,非常不可取,说的重点,那是要断他们文人的根基呀!
\n
“娃娃,你既然说乌台诗案中,苏轼那群人有罪,那又为什么说朕判决的大体并没有错,你这句话不就是再说朕判决得不公平吗?”宋神宗对蔡道的解释很满意,大宋国一直优待文人,要不是为了变法顺利进行,他也不会在乌台诗案中判得那么狠。
\n
“的确如此。要不然,草民也不会说陛下您是昏君了。乌台诗案中,苏氏兄弟,一个罪有应得,一个代兄请罪,陛下您判得没错。可是,那个王什么驸马,不但牵连在案中,还听说他气死了公主和公主的儿子。和高遵裕一样,您只把他贬到了荆湖西路,而那个丞相的孙子王巩却被贬到了宾州。您说这公平吗?还不是因为王巩不是您的亲戚。”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