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这个镇文化站长的手指把伞柄攥得发白,鞋尖却不自觉地往老段脚边蹭——显然在努力调整拍摄角度。
"林站长拍得好。"老段突然开口,声音混着雨落棚膜的噼啪声,"不是镜头用得巧,是你们活得真。"
小林的手一抖,伞骨差点戳到老段的鼻尖。
他慌忙低头调整角度,发梢的雨水滴在领口,却笑得露出虎牙:"我第一次拍的时候,肖书记让我把镜头对准阿婆给菌菇喷水的手。
他说,观众看的不是大棚有多大,是这双手沾没沾泥。"
老段的脚步顿在第三个大棚前。
塑料膜下,穿蓝布衫的阿婆正踮脚摘菌菇,竹篓里的蘑菇堆成小雪山。
听见动静,她直起腰,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笑:"肖书记又带人来啦?
快尝尝新摘的,比昨天的鲜!"
"阿婆,这菌菇长得好,是您伺候得用心吧?"老段举起摄像机,镜头对准阿婆粗糙的手掌。
"可不嘛!"阿婆把竹篓往老段跟前送了送,指甲缝里的木屑沾着水珠,"肖书记教我们用玉米芯当菌棒,说这叫'变废为宝'。
我家那口子原先蹲墙根抽旱烟,现在天天蹲棚里数菌丝——比当年数我陪嫁的鸡蛋还仔细!"
小林的伞悄悄往老段头顶挪了挪。
这个总在拍摄时缩成背景板的年轻人,此刻眼睛亮得像淬了星火:"老段老师,祠堂的'三不原则'公示图,您要不要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