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渠水漫过肖锋的皮鞋,泥浆溅上裤脚,他却蹲在田埂上给老农解释“阳光指数”怎么防贪腐。
老农拍着他肩膀说:“娃,你这政策要是能落实,比给我家多分半亩地都实在。”
他突然站起身,后背撞得椅子发出轻响:“柳河经验为什么有效?因为它把权力关进了玻璃柜——干部看得见监督,群众看得见公平。现在有人要给玻璃柜拉窗帘,这不是技术问题,是态度问题!”
会议室里响起零星的掌声,掌心相击的闷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赵科坐下时,掌心全是汗,黏腻地贴着裤缝。
他望着窗外的梧桐树,叶片在风中轻晃,阳光透过缝隙洒落,像碎金铺地——原来当你把真相摊开在太阳下,连阴影都会帮你说话。
傍晚的县道上,苏绾的调研车正往柳河村开。
车载广播突然响起刺耳的电流声,滋啦作响,像某种警告的低语。
手机在她膝头震动,屏幕亮起:“未知号码”。
“苏局长,劝你别太积极。”男声带着变声器的沙哑,电流扭曲了音调,却掩不住那股阴冷的威胁,“你爸当年的事,查得那么干净?”
苏绾的手指在方向盘上顿住,皮革的触感冰冷坚硬。
车窗映出她泛白的指节——父亲被政敌构陷的那些夜晚,她在医院守着高烧的母亲,听着电话里的威胁,也是这样的颤抖。
但这次,她摸出西装内袋的录音笔,金属外壳带着体温,按下录音键,然后回拨过去。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