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便签,纸角已被体温焐热,上面记着阿强昨天咬着笔头说的“要让村民觉得,这规矩是自家炕头的暖炉,不是墙上的冷画”——现在看来,暖炉的火,烧起来了。
中午的太阳晒得人发懒。
蝉在老银杏树冠里嘶鸣,一声接一声,像拉紧的弦。
树影斑驳地洒在地上,光点随着叶隙跳动。
肖锋蹲在祠堂旧址的老银杏树下啃馒头,粗粝的面渣刮过喉咙,嘴里干涩。
手机在裤兜里震了又震,像一只不安分的虫子。
他擦了擦手,点开苏绾的消息:“省政研室要案例汇编,我把‘阳光指数’报上去了。批注写的是‘将孙子兵法化为百姓家常’。”
他盯着屏幕上的字,馒头在嘴里突然没了味儿。
风从树梢掠过,带来远处稻田的清香,却压不住心头那股沉甸甸的凉意。
苏绾的消息从来不是闲聊,上回她说“县财政要砍大棚补贴”,隔天他就熬了三夜写调研报告;再上回她说“市长夫人是柳河村出去的”,他转头就去给村小学修了厕所——这次的“战略绑定”,比前两次都沉。
“她这是要借我的壳,装县域营商环境的新体系。”肖锋把馒头渣搓进手心,看蚂蚁排着队来搬,细小的触角探来探去,像在丈量命运的尺度,“可省里头批了案例,柳河村就不是柳河村了,是块试验田。”他摸出笔在便签上写“苏绾=省级资源接口”,又画了个叉,改成“苏绾=规则重构同盟”。
下午三点,小郑的电动车“吱呀”停在银杏树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