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瞧着,皇后娘娘的身子也越发康健了。陛下与娘娘一路风雨而来,实在不易。奴只盼,您二位能长长久久的平安欢喜,这天下的百姓,可都仰仗大家和娘娘呢。”
李世民搁下手里的奏疏,侧目看着这个陪伴多年的内侍许久。待张阿难红着眼垂下眸子,这才伸手虚空点了点他。
“你也要珍重身体。朕喝惯了你泡的蒙顶甘露,旁人都弄不出那个味儿。”
难得听到一次陛下略显委婉的真情流露,张阿难躬身笑答:“承蒙陛下不弃,奴自当尽忠职守,常伴左右。”
……
贞观十五年的一场春雨,将长安城郊外的田垄尽数染绿。
有李二陛下广发召令,兕子很快就寻到了江淮两道、岭南道、山南道四地的擅种水稻者。
这都是各地挑选比对后,送入长安的精英。或是擅于栽种,或是长于分辩稻种稻形,还有那个性古怪的,祖上数代只一心研究谷莠子(狗尾巴草)驯化成小米,到了他家第七代,才开始改为琢磨水稻。
兕子将这一百一十二人的文书讯息仔细翻阅一遍,便差不多熟记于心了。
有了这些人,再加上南山庄中现有人才,杂交水稻留种的事,也就有了一试之力。
小女娘雷厉风行,赶着北方种稻的时节,叫宋管事将暖房里提前培育的杂交稻种苗取出,预备在水田插秧。
南山是个好地方啊。
千年前的南北交界、终南山境内,是一片难得的农耕地界。它即适宜种北方农作物,也能叫南方农作物长势甚好,寻常人家的农田很难与之相较。
兕子这回选中的,是靠近长安八水边的五十亩水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