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杂倒进砂锅的时候不禁感慨,当年他就是靠着这锅鱼杂吸引来了老东家,入了老东家眼成了他半个弟子。
所以容瑾让他们想拿出什么菜摆摊的时候,他率先想到了鱼杂锅。
时移世易,物是人非哦,张师傅往锅里面放炒香的黑豆豉,仿佛生活的点点滴滴皆竹筒倒豆子一样滚了进去。
做鱼杂锅要选用大鱼的肚里货,码头上市鱼的摊位张师傅有熟人,提前打好招呼把鱼杂留给他,不然那些鱼杂他们不是扔了就是喂猫或者送人,自己偶尔才吃一点,天天闻鱼腥味,吃不动了。
鱼泡鱼肠鱼肝鱼籽,摘洗干净后备用。
水产有腥味,鱼杂更是,为了去腥,里头不仅放了葱姜蒜,还放了茱萸、苏子叶、胡椒粒,灵魂便是黑豆豉,鱼杂锅吃起来便是肥腻、滑嫩,没有半点腥味,丝毫不输鱼肉。
拿着大勺子往碗里面盛分鱼杂的是白塘,他不茍言笑的脸上难掩郁卒,但太忙了,现在没工夫让他伤春悲秋。
从得味楼后门抬出来了一堆红泥小炉和红泥小砂锅,围观的人群纳罕,纷纷猜测得味楼又弄出了什么新花样。
围观看热闹的总比真正花钱吃东西的多,但有人围观好啊,站在小餐车旁边闻着味儿,不怕你不惦记。
冬子灵巧地分开人群,“让让,让让。”
他走到小餐车的跟前,垫着脚把一块墨迹未干的牌子挂了上去,老的那块摘了。
现在人的识字率其实还可以,朝廷设置有地方学正,学正会定期派人下到坊市、乡村传播最浅显的知识,当然这和地方财政紧密相连,没得钱的地方是养不起这些人的,自然政策落实不到位。但东洲府啥地方啊,靠着码头、漕运、盐茶丝绸等等富裕起来的地方,不说人人富有,可总体富足,这些朝廷的政策就能够落实到位。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