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重新调出仿真模型,聚焦在那个出错的耦合节点。退一步,海阔天空。他放弃了追求极致复刻晶元的改进点,转而采用了一种更保守但更稳定的旁路设计,牺牲了一点理论上的极限性能,换取了绝对的稳定性和可控的功耗。
时间只剩下最后10小时。
第71小时58分。修改后的第二版芯片样品,再次通电。
示波器的屏幕亮起。这一次,代表神经模拟信号的波形,如同一条优雅而稳定的光带,在屏幕上流畅地延伸开来!噪音被压制到几乎不可见!功耗参数稳稳地落在绿色安全区内!
成功了!
陈屿脱力般向后倒在椅背上,汗水浸透了后背。他看着那条完美的信号波形,想笑,喉咙却像被堵住,发不出声音。只有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出只有林溪才懂的摩斯电码:
`.--.-.-...-../-....-.----.-.-.`
`(Wall
Broken)`
(壁垒已破!)
NeuroLink原型机实验室。林溪和一众核心成员屏住呼吸,看着工程师将那片带着焊锡痕迹、外观甚至有些粗糙的芯片,小心翼翼地接入庞大的原型机系统。开机指令发出。
巨大的屏幕上,代表用户认知状态的数据流瞬间被激活!原本因为缺乏核心芯片而灰暗的功能模块,如同被注入生命般次第亮起!模拟的神经信号被精准采集、处理、反馈……整个系统流畅运行起来!
“成了!真的成了!”硬件负责人激动地大喊。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