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唤醒之路,终于不再是无边的黑暗。第一缕微光已现,纵使前路依旧荆棘密布,风暴未歇,但希望的种子,已在绝望的盐碱地中,破土而出。堡垒的船长知道,最艰难的战斗,才刚刚开始。但这一次,她的灯塔,亮起来了。
希望如同灯塔的光束,刺破了绝望的浓雾,但也照亮了更深的阴影。
接下来的几天,林溪如同在刀尖上舞蹈。每一次“认知唤醒”都变得无比珍贵,又伴随着巨大的风险。霍夫曼教授团队发来了优化方案,基于那次突破性的反应,将刺激重点聚焦在“杯子”、“林溪”的发音、以及环境同步器释放的“松香与焊锡”气味上。他们称之为“核心记忆锚点”。
进展是缓慢的,且充满了反复。
有时,当林溪引导陈屿的手指触摸杯底的密码,重复着“杯子…陈屿…林溪…”时,他空洞的眼神会短暂地聚焦在杯子上,手指甚至能做出极其微弱的、模仿触摸的动作。屏幕上,代表语义关联的神经信号会微弱地闪烁,如同风中残烛。
但更多时候,他毫无反应,仿佛前几日的微光是幻觉。甚至有一次,在tDCS刺激后,他出现了轻微的痉挛和烦躁不安,吓得林溪立刻停止了所有操作,在霍夫曼的远程指导下进行安抚和药物干预,才让他重新平静下来。那种倒退的恐惧,比最初的绝望更噬人心骨。
`>核心堡垒状态:神经可塑性窗口期波动剧烈。`
`>分析:受损神经网络重建过程不稳定,存在显著回退风险。需要更精准的个体化刺激参数与更长的恢复间隔。`
`>警告:非侵入性刺激手段已接近当前设备条件下的效能瓶颈。`
瓶颈。这两个字像冰冷的巨石压在林溪心头。灯塔实验室的设备,终究是简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