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如此场景后来又发生了两、三回。找上门来理论的勋贵各自都被按照地域官阶分配给了诸位监生,若是碰上王瑜仁这种脾气好的,还能笑盈盈地跟他们理论一番。若是碰上那些个脾气骄纵些的监生,眼见着这些勋贵竟敢端着长辈架子质疑他们亲自经手的铨选单子,一个比一个跳得高,恨不得将他们儿子八辈子的脏事烂事都抖出来。赵宝珠有些时候溜去听墙角,都能听到一手世族秘辛。若是拿出去卖给酒楼里说书的,说不定耗能大大赚上一笔。
\n
这样一来二去多了,勋贵们怕丢面子,来得便也少了。
\n
赵宝珠一时间春风得意,有了这帮吏事生,在吏部中腰板都挺直了些。
\n
待入了秋,元治帝眼见着「吏事生」在吏部施行地很好,效率蹭蹭蹭地往上涨,大手一挥,便让其余六部也开始收纳国子监的学子,并正式下令停了国子监一年一选的考核,改为了三年一选。
\n
这道政令下来,顺便还升了赵宝珠的官儿。
\n
元治帝下令,为吏部清吏司员外郎赵宝珠加了「明端阁学士」的虚衔。他依旧在吏部供职,只是官阶和俸禄都升了一升。
\n
说起来这虚职,虽然只是说着好听,并无什么实际的效用,然而在本朝非勋贵出身的官吏想要挣得这虚衔也是不易的。更何况赵宝珠被加的是五大阁学士的头衔,今后在官场上说出去,众人都会因着他大学士的身份看高他一眼,没人会记得赵宝珠科举时只中了三甲。
\n
待秋天收上来的税银都收上来清点明白,叶京华也升了官。
\n
北直隶施行的新税律反响很好,经各项繁杂税收名目整合简化后,方便了朝廷收缴清算。乡绅豪族甚至地方官府无从盘剥,因而在朝廷收上来的税钱未有大减损的状态下,百姓们赋税负担减轻了不少。
\n
元治帝当朝宣布,将叶京华从四品的户部少卿直接提成了正三品的侍郎。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