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紫宸殿偏殿里,同泽党校的首席教员正授课。一位曾在约翰国工厂做过学徒的老工人,敲着蒸汽机模型:“这齿轮为啥咬死?就好比咱工人和庄稼汉,缺了谁,炎华这架大车它都转不动!”满堂大笑,学员们的笔记上,袋鼠蹄印跟镰刀锤子画在了一处。
《宴清报》的发行网飞快铺开,旧大陆、新大陆的主要城头都见了它影子。伦敦、巴黎、柏林、华盛顿、阿姆斯特丹、圣彼得堡……报上那些主张社会公平、国强民富、复兴大业的论调,像股新鲜气儿,吹进了无数焦渴的心。
伦敦《泰晤士报》的排字房里,老排字工把“炎华国同泽党”的电稿铅字砸进版槽,墨辊滚过,“赤色南半球的新思潮”标题在油腻腻的灯光下反着光。主编沃尔特·白芝浩揉着涩眼:“这李冰冰是什么角儿?能搞出个同泽主义,还能跟袋鼠祖宗扯到一块去?”正纳闷儿,窗外马蹄声急,陆军部的信使打马而来,鞍上捆着黑海战事的十万火急。
学者威廉·布莱克读了《宴清报》,在日记里忍不住写:“同泽之论,直指当今社会的毒疮。他们要的公道正义,正是这年月最渴求的东西。”
转过天,《泰晤士报》却登了社论《赤色浪潮的隐忧》,指斥同泽理念是旧秩序的掘墓人、世界格局的颠覆者:“那所谓公平正义的漂亮话,不过是拿新枷锁换旧枷锁罢了。”泰晤士河边的老爷们深以为然,生怕这把火烧旺了,坏了他们在四海九州生利的根本。
巴黎《费加罗报》的老沙龙里,议员们传看着《宴清报》的译文。一位佩荣誉军团勋章的老将军猛地一拍桌:“‘平等共生’?这不和咱们的《人权宣言》唱的一个调?可他们竟用土蛮子俚曲讲这个!”墙角报童刚嚷出一嗓子“号外:炎华铁甲舰大破突厥舰队”,就被宪兵一把拖走了。席间某位要人却悄声叹道:“同泽之思,犹如明灯啊。他们做得出来,国富民强与天下为公,竟能兼得!”
柏林一家不起眼的咖啡馆深处,青年燧石读完《宴清报》,胸中掀起惊涛。他像在黑暗中骤见光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