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和一些案例都齐备,满足出版条件,我们可以先做一册,然后看销量,我认为销量应该是不错的,毕竟第一期的话需要靠原始粉丝支撑,目前我们在短视频平台的粉丝数已达五十万,大家对小舟团队研发的农产品还是很感兴趣,一些植物伴手礼推出后很受欢迎,是有购买能力的。我们主打一个治愈风,把植物、作物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节气、农时贯穿进去,让人们通过读物了解作物,了解农耕,我相信,很多人心里,是给土地留有一方天地的。”
杨之玉这番话虽然听起来一套一套,很官方,但也是基于实践。她原想着做成大部头的画册,其实很冒险,倒不如一点一点来,走一步看一步。
何诺舟听得有些热血,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成果还可以如此呈现。
桌上有人打趣,说粉丝这么多,是奔着产品来的,还是奔着我们何博士的颜值来的?
可罗良只笑笑,他接触的人太多了,他是个领导,但更是个土生土长的东塘农民,到现在还坚持定期回村,种稻时节去插秧,麦收时节去割麦,他黝黑的肤色和粗糙的双手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只问了杨之玉一句话:“你还记得上一次去田里栽稻子是什么时候吗?”
杨之玉想想:“大概是上初一的时候,和我爸妈一起去的。”
“后来为啥没去呢?”
“因为我们家搬到城里了,种稻收割都雇人来做,后来我们村要建焦化厂,征了地,我家仅剩的地就全部栽树了。”
罗良点头,说是这个情况,离县城近的几个镇都走这个模式,现在要去体验种地,得去下边偏远的镇子。
“东塘离星城很近,是星城的粮仓,只是因为过度发展重工业,粮食产量和质量都没提上去。曾经东塘的稻米是全国顶尖品牌,现在鲜有人知啊!”
他说的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