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问道:“是吗?华清这方面已经有进展了?”
程劲松点头:“现在的确有些进展,实验绕开了米国的专利限制,不过距离成品还有一段路。”
这并不是程劲松保守,任何产品从设计立项开始再到最后的成品都是一段漫长的旅程,而且越是科技含量高的周期就越长。
像米国现在量产的7纳米硅芯片,足足花了10年的时间。
这次的碳芯片虽然省去设计和规划的时间,但是实验所需的测试环节却一项也不能少,这个阶段是个无法量化的阶段。
有可能是一年,也有可能是两年,甚至更长,又或者实验进行到一半发现某个环节出现无法克服的困难,胎死腹中,回炉重灶,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
“不过我相信这次不会很慢,因为……”程劲松偏头望向李凡,说:“因为这个方案是李凡提供的。”
李凡笑笑:“对我这么有信心。”
“这是理性思考的结果,”程劲松说。
能过五关斩六将考进华清的都不是蠢人,更何况还能被朱教授选进项目组担任副组长那更是聪明中聪明。当程劲松在车上看完李凡方案时,他就已经在脑中过了一遍,可行性非常大。
李凡歪着脑袋看了眼程劲松,没再说话。
晚饭吃的很轻松。
吃完饭,李峰山又带程劲松和李凡去了书房,聊了很多关于芯片项目组的具体细节,聊到后面他甚至当场给华清的校办主任去了电话,表示朱教授的实验如果有需要,他可以无偿提供实验设备和项目资金。
这个年代,高校经费来源早不再像过去那么单一了,过去项目仅靠国家的财政拨款,如今私人捐款越来越多,而且在众多高校里,华清属于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