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清明的假只有七天,很多京官祖籍并不在长安,一来一去,路上就会耽搁许久。所以,要么是该官员将祖宗的牌位移供在家中小楼中,清明节在家祭祀;要么,就是族中一大家子提前算了日子,来长安祭祖,一家子还可团聚。
不过,许父去世之后,许锦之见多了人情冷暖,早就和族中人不大往来了。故而,哪怕许锦之如今颇受圣人器重,族中也无人来长安和他们母子一道过清明。不过,母亲娘家的一些亲戚,还是托人寄来了青团,聊表心意。
母子二人祭拜完后,令下人撤了吃食,又看着人将香阁里里外外打扫一遍,这才重新锁上。
随后,许夫人与许锦之坐在香阁前,吃着远从越州寄来的青团。
“青团还是刚蒸出来的好吃,这会儿吃的,冷飕飕的,还粘牙。”许夫人嘴上抱怨,却是将手中青团全部吃完。
许锦之只是吃了几小口,便收住嘴。
“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在江南道,家家户户都会在清明前蒸青团。你外婆还在时,每次都是寒食节的前一晚起来蒸,早上我们都是被香醒的。”许夫人低头摩挲着包青团的油纸,目光仿佛已透过油纸,回到很远的从前。
“也不知道,你舅舅怎么样了,他腿脚不好,一遇上下雨天,就疼得厉害。”许夫人喃喃念道。
许锦之想到舅舅刘常安,心中也止不住叹息一声。
母亲家中,原也是越州的读书人家,只是家中子嗣单薄,外公外婆生前只得了一儿一女。
父亲故去后,舅舅常接济阿姐和许锦之这个外甥儿。不过,舅母性子泼辣又市侩,见大姑姐家只剩下孤儿寡母了,觉得他们是累赘,便撺掇着丈夫疏远他们。
舅舅在阿姐与妻子间左右为难,虽然表面上与阿姐确实疏远许多,但私下里仍悄悄接济了她一些。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