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眼前入关最大的难题,是位于黄河边上的潼关。
萧怀玉遂将众将召集,于大帐沙盘前商讨进取关中的对策。
一些老将开始了对关中之地各个关隘的分析,其中最为困扰的,仍是潼关。
潼关,是我军进取关中最近的一条路,破潼关,便可直取燕京,关中再无阻碍。
然潼关之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老将们几乎都明白。
但潼关险要,一但固守,我军恐无法在短时间内破关,或许还会因此陷入僵局。
其实进取关中,还有一个法子,既然潼关坚如此险要,那么为何不绕开潼关。一名老将指着沙盘上的河西郡,我们已经渡过了黄河天险,如今被阻挡在潼关前,可选择北上,取河西,而后南下,绕开潼关,直抵华阴,拿下关中。
不经潼关,而择远路,取河西之地,渡渭水,进至华阴,再取关中。其余将领对老将提出的绕道进行分析,这样会不会太拖沓行程了。
襄阳的战事,刻不容缓,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了。
而绕道取河西,南下渡渭水,中间曲折蜿蜒,所用的时间,恐怕不会比强攻潼关短。
况且,如此大的动静,必然会被燕军察觉,调取关中兵力增援河西,战况并不明朗。
河西之地辽阔,可退守可进取,以我军全胜之势,必取河西,而至于潼关,燕国一定会固守潼关的。
因潼关地势之险,一部分将领赞成绕道,通过渭水南下至华阴再取关中。
而一部分年轻的将领却觉得大费周章,不如强攻潼关。
萧怀玉脸色凝重的站在沙盘前,听着麾下将领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