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一直依附于平阳公主,自然不敢明目张胆的作对。
而新任的中书侍郎贺昭文却是以连续两年吏部考功第一,由六曹侍郎调任中书侍郎,由于中书令未置,贺昭文遂成为了中书省实际的宰相。
见争论不休,而平阳公主又有意袒护武安侯,贺文昭便从首座中起身,走到大殿中央持笏而拜。
自公主开始整顿地方,存要去闲,并小为大,撤去诸郡后,地方权力逐渐收归中央,诸州刺史统辖本州,以佐官约束,定时入京述职,短短半年时间,楚国上下吏治清明。
武安侯之功,东平齐,北定燕,可载史册,无人不称颂,然为人臣,辅君建业,此乃臣之义。
公主赐以外姓臣子行使亲王之权,又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此等殊荣,乃君之仁。
君王信任臣子,不疑心猜忌,臣子忠于君王,时刻反省,约束自己,治国辅政,君臣一心,天下方能安定,海晏河清。
自大楚一统,朝廷改制以来,边将莫不遵守,独武安侯异,倚重兵于边。
此非忠臣所为也。
武安侯若当真忠君,便该遵守朝廷改制,丰州虽为边陲,但河西诸州同守,何须十万兵众。
武安侯拥兵自重,忠心何在?
中书侍郎贺昭文的言论,并非是在劝阻平阳公主收归武安侯的权力,而是以臣子忠君的角度来逼迫武安侯主动弃权。
不管争辩得有多难听,萧怀玉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她虽坐在武官之首,但朔望大朝与常朝,若非必要,她几乎不会开口。
贺昭文以臣子的忠心相逼,短短几句话,便让整个殿廷都安静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