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时,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积极开垦种植,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大大增加了大胤王朝的赋税收入,百姓安居乐业。而多方的利益也得到了平衡兼顾,对豪绅士官来说,奴婢和牛也能获得受田,豪绅士官便能靠牛只和奴婢的名义获得更多田,保障自己的既得利益。
\n
但是几代过去,如今朝廷曾派使到全国调查均田情况,发现已有田少不足分配之情况出现。每丁才受田二十亩。均田令虽然限制土地买卖、占田过限,但领田者所得土地不足,但又要缴纳定额的租庸调,使农民负担不来,不得不逃亡。大量民众的逃亡,使朝堂的征税对象减少,税收也随之大减。
\n
如何改善大胤现行的制度运行方式,处理均田、赋税和丁役的问题,成为了这一年的会试终考题。
\n
一份答卷提出的改善方案是这样的——
\n
一是不夺农时,以纳绢来代替服劳役,使农民在有土地耕种的同时保证了有充足的农耕的时间,不会因为长期服役在外而耽误农时。
\n
二是统一不同粮食类型的度量衡,将各个地方上缴的粮税按照当地特殊农作物的单位,进行与粟米的单位换算。比如一斗黍与一斗粟米等同,两斗小麦等同一斗粟米。这样可以平衡南北东西不同区域的实际种植情况。
\n
这是林筠的会试答卷,上述提出的改良设想,后续也被朝堂采纳了。
\n
但是还有一份答卷,没有公布,陈岁在文库里偶然翻阅出来,那份卷子出自林籍,林家这两兄弟的两份不同考卷体现的是完全不同的思考风格。陈述的观点大意是——
\n
一是以资产为收税基础,不以人口为本,允许土地个人买卖。改变以人丁为依据的赋税制度,租税徭役如果依据人口征收,大多落到广大贫苦的劳动群众头上,而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也能减轻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
\n
二是逃户连坐法,如果逃亡一户,邻居三十户全部处死。使得邻里之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