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陈岁明了秦弘导的发现,“或许陈敬安早就知晓这里明明是个圈套,但是涉及到自己有可能见到那对儿女,还是接下了这个差事”,夫子自诩天谋人算,犯了和公孙成硕一样的毛病,盲目。
\n
秦弘导叹了口气,“陈敬安,或许不光知晓这背后势力的较量,他是已经就做好了在天南山赴死的打算。”他这一刻才恍然,怪不得在剿匪的半路上,陈敬安把自己一通怒骂训斥走,他独自回梁城后一直对此心存芥蒂,后来听闻陈敬安在此战中身亡,人死了,很多话没法反驳和证明,心情更加复杂了。
\n
“他当时问我,如果是我来谋划这场只有两百兵马的作战行动,我该如何调配。”
\n
陈岁好奇,“你是怎么回答的”。
\n
“如果是我,我会在路上就佯装兵败,两手空空,让总兵派出增援。”秦弘导一直坚持没有那么多天时地利人和的锦囊妙计,不能总想着硬碰硬以少胜多的事情,出战就要事先做好兵力上的足,以多打少,先胜后战。
\n
他不光是这么想的,还打算要这么行动了。
\n
陈敬安迅速制止,轻蔑地对他道,“你还不够聪明”。
\n
第43章 酒旗风暖少年狂(5)
\n
“我知道你是梁安的后代,你隐姓埋名来此,无非是想寻机为梁安求一个复名。”
\n
亨通年间,距离京师梁城最近的靖天府乡试,被揭露出了大规模徇私舞弊,那一届考生通过暗中寻关系递条子,以五百两一张条子,买通科考考官们。靖天府的总录取名额为两百人,一百八十多人的卷子都是朱墨不符,文句不通,功底平平,这些考生所在的家门均属梁城三品及以上的官家们。
\n
放榜之后,这一出舞弊乱象还是被同样递条子的考生们匿名检举,捅出来的。原来有诸多三品以下的官员和豪绅子嗣们明明也交了钱,但是名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