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身份去引进技术。”
“而是……以一家注册在哈巴罗夫斯克的‘苏联’食品公司的名义,去和秋林厂洽谈技术引进和设备采购!”
刘长河眼睛瞬间瞪圆了!
“苏联公司?老板,您是说……我们披上苏联企业的皮?”
“对!”秦远肯定道,“秋林厂的技术源自苏联,现在有‘苏联企业’愿意花钱引进他们的生产设备和菌种,在他们看来,这非但不是泄密,反而是某种‘技术回流’的荣耀,甚至是创汇的机会!阻力会小得多!”
“而且,”秦远补充道,眼神锐利,“以‘外资’身份去谈,价格、条件,都会比国内企业去谈要优厚得多!”
“秋林厂那些领导,面对‘苏联外商’,态度绝对不一样!”
这一点,秦远心里清楚得很。
而作为在东北从小长大的刘长河又如何会不明白。
秋林厂面对国内同行可能捂紧技术,但面对“苏联老大哥”来的“外商”,心态肯定完全不同!
引进费?设备款?那都是创汇的政绩和实实在在的收入!
这就是身份转换带来的巨大优势!
他猛拍大腿:“高!实在是高啊老板!这招太绝了!”
“那……老板,我们具体怎么做?”
他急切的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