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里掏出钱来,一次性将租金交完后,纪轻舟又将店铺内的那些家具、剪裁工具和剩下的布匹等,以二手价格一并买了下来。
这些统共花费了十个大洋。
至于缝纫机,吴老太则不肯卖。
据她所言,这“铁裁缝”是他儿子攒了三个月的薪水买的,足足花了一百三十元。
也就现在的文人作家薪水够高,否则一般的裁缝铺压根买不起这种新式的设备。
而其实即便她肯卖,纪轻舟也没有余钱购买了,但他又确实需要这台机器,便同吴老太商议能否租用。
考虑到自家缝缝补补的确用不上缝纫机,而纪轻舟又愿意以每月三元的价格租赁,吴老太难免心动。
母子俩商量一阵后,便答应了这个请求。
前提条件是如果缝纫机坏了,需要纪轻舟花钱去找人修理,修不好的话,便要以二手价格赔偿。
毕竟是这个时代的贵重资产,纪轻舟对此自然没什么话可说。
转让合同和缝纫机的租赁合同是在房东母女和隔壁理发店老板的共同见证下签字的。
签完合同,吴老太的儿子给了他一张名片,表示有什么问题可以去望平街找他。
离开前,他用幌扠将门口写着“吴氏成衣铺”的幌子挑了下来,如此,这家裁缝铺才算正式交接完毕了。
待吴老太母子离去,凑热闹的理发店老板也回了店里忙碌,裁缝店内就只剩下了纪轻舟和房东母女。
房东刘姨穿着一身传统的大襟袍服与绣花长裙,说话带着本地口音。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