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蜜岩染’技法生效!这布上的光流能通过茶毫传递果香
——
摸到茶毫的人,能闻到太湖的枇杷香,比单纯的香气传递更有质感,做茶席布能卖出双倍价钱,比单纯卖茶叶赚得多!”
教茶农们用碧螺春混合染布时,林砚才发现苏州的茶染有讲究。东山的雾气能让碧螺春的果香更持久,但得按光流标的
“炒茶时”
操作
——
炒到光流标银绿的
“青褐相间”
必须停,否则茶芽会焦成炭,染出来的布带着烟火气,还影响茶叶售卖。
个戴蓝布帽的炒茶师傅刚把碧螺春倒进染缸,光流就涌起来在炒茶锅旁画了个
“停”
字。他慌忙撤下柴火,果然见碧螺春的果香里透着清鲜
——
既适合染布,又能分装成茶包卖,比他之前凭经验炒的多赚三成利。
“这光流比我祖传的炒茶火候谱还准。”
师傅举着茶芽在阳光下照,“以后就算没学过炒茶的人,跟着光流的颜色标,既能炒出好茶叶卖钱,又能染出好布,比只做单一生意强。”
林砚顺势让人取来
“传家染谱”
的草稿:“你们把苏州的‘茶布共生法’记下来。”
他指着光流在纸上画的碧螺春和染缸,“光流在旁边标‘染布用茶量’和‘售卖用茶量’,以后按这比例分茶,既能保证染布质量,又能卖出高价茶叶,比盲目囤茶靠谱。”
绿衫精灵突然蹦起来:“‘茶叶生意模式’解锁!光流能算出‘染布
+
卖茶’的最佳配比
——
每斤碧螺春分七两染布、三两售卖,利润能比单卖茶叶高五成,比单做染布稳当!”
苏州茶商大会的前一天,茶坊的学徒突然举着块染废的布和焦茶跑过来:“林叔叔,我总掌握不好比例,染坏了布还炒焦了茶。”
他手里的茶包渗着焦色,眼眶红得像染缸里的苏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