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是殿下招揽英杰,不问出身,唯才是举。荡平群雄,安定四方,使士农工商各安其所。房玄龄、杜如晦先生,本布衣之士,得遇殿下慧眼,出谋划策,运筹帷幄。”
“尉迟恭、秦琼等将军,降将之身,亦得殿下信重,方显虎贲之威!此皆殿下胸怀寰宇、兼容并包、深知‘民为邦本’之明证!殿下之伟业,非一人可成,实乃汇聚天下民心民力之舟!”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园林中显得格外有力:
“学生以为,殿下志在开创亘古未有之盛世。欲达此境,非独尊君王可为。需明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非危言,乃警言!是殿下开创宏图伟业、定国安邦之根本大道!此八字,即是学生今日作为大唐一子民、一读书人,对殿下、对未来的谏言!”
一番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将“抄袭”之指责驳斥得干干净净,更将“大逆”之帽子巧妙引开。
他将李世民过往的功绩、知人善任的度量一一列举,最终落脚点仍在“民心为本”的核心上。
原本喧嚣的指责声浪,竟被他这番话说得寂静下来。
李世民静静地听着。当陈光蕊说到他招降纳叛、重用房杜、尉迟秦琼等事时,他深沉的眼神中有微光一闪而逝。
待陈光蕊说完,李世民并未立即回应,只是手指无意识地在那篇孙伏伽进献的马屁诗稿上轻轻敲了一下。
殿内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太子的裁决。
突然,李世民发出一声短促而意味不明的轻笑。
“呵。”
他再次抬眼看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