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百工”丁乾心里发苦,脸上却露出乖顺之色,即刻领命:“是!”
\n
“京师权贵的游学名单,仕林已经去调查,若‘司灵’真是相熟者,绝对逃不脱他的视线!”
\n
公孙策又对着包拯笑了笑,兴致勃勃地道:“审问则交予咱俩,合我们三人之力,定让那最后的贼子无所遁形!”
\n
第五百九十三章 乖乖配合查案的宗室们
\n
“赵节度!”
\n
狄进从开封府衙后堂走出,迎上赵允让,毕竟对方乃是皇族宗室,论地位是在他之上的。
\n
“怎容狄大府相迎!”
\n
赵允让却表现得更加客气,赶忙快走几步,毕竟这位已是威名赫赫,在朝堂中更有了一批追随者,论权势是远远在他之上的。
\n
何况此来多少有些心虚,这态度是半点强硬不了的。
\n
两人入座,赵允让率先恭维:“听闻狄大府整顿吏风,改制诉讼,方才所见,百姓依次入内纳状,陈述冤屈,实在是令人感慨,难怪京师百姓闻得大府坐衙,要那般期待!”
\n
府衙旧制,凡告状者,必须先将状纸交给守门的吏胥,再由吏胥转呈官员,是否审理,何时审理,则由这些吏胥通知。
\n
如此一来,府吏往往借此敲诈勒索,营私舞弊,而有冤屈者,常因送不起钱财而告状无门。
\n
历史上是包拯革除此弊,大开正门,使告状者可直接至公堂见官纳状,故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称。
\n
考虑到如今包拯距离权知开封府还有一段路要走,而为了这些年间京师百姓减免些冤假错案,狄进提前改良诉讼规制。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