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道:“明远所言,确有可能。”
\n
“我知你重实证,不重感觉,但有时候查案,尤其是面对这种犯人,就是要靠不可言说的感觉!”
\n
公孙策嘿了一声:“你想啊,王从善这个‘司命’收徒,和其他‘司命’收徒,是很不一样的!”
\n
“他那时面容被毁,远走西域,改头换面,同样处于低谷期,权贵之家的子弟,凭什么跟随这么一个失败者,哪怕他将‘组织’的能耐吹嘘得再大,眼前的落魄总无法掩盖!”
\n
“所以他不能寻找那种开了智的成年郎君,只有选懵懂的孩童,才会被其引领,逐步听信追求长生的妄念,对此深信不疑!”
\n
“而选择孩童,也有一个方便之处,你还记得仕林参加过的天禧二年神童试么?”
\n
狄进起初没有将神童试的调查分享,那毕竟涉及狄元靖,后来理清脉络,则予以共享,公孙策此时便联系到了那个上面:“能够参与神童试的,家境都很殷实,其中不乏权贵之家,如果‘司命’当年选择传人,就看中了这个条件,为何不直接从神童试里面挑选合适的目标下手呢?”
\n
包拯听到这里,终于点了点头:“此言不无道理,如此说来,你准备从神童试查起?”
\n
“正是!”
\n
公孙策抚掌笑道:“与其大海捞针,不如从十多年前的神童试名单开始查,看一看里面是不是有幼童无故失踪,后来又回归族中的!”
\n
包拯眉头微皱:“这个条件未免绝对,查一查可以,但不可先入为主……”
\n
“那我就再加一个筛选的条件,天圣六年末到天圣七年九月之间,活动于京师之人!”
\n
伴随声音传入,狄进走入堂内,手里正是赵德文的笔录,并且言简意赅地将宗室那边获得的线索讲明:“能够代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