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这个过程,很是漫长。
\n
由神童试入手的思路,确实能缩小范围,可此次不是局限于天禧二年那一届神童试,而是前后几届都要。
\n
再加上孩童遍布天下州县,京畿的还好确定一些,其他地方的便要单独翻出对应的州县,比如他们的孩童是回归家乡后走失,那报官必然是在地方的州县,如此一来,工作量就实在太大了。
\n
至今十天过去了,连一个符合条件的人选都没有筛出来。
\n
甚至于再努力十天半月,乃至数月,都不见得能找到目标。
\n
付出,不见得能得到回报。
\n
反倒是枯燥无味的重复,令人的耐心飞速消磨,不断涌起放弃的念头。
\n
所以前些天众人才热热闹闹的,这两日已经明显地消极以对。
\n
包拯并不意外,眉宇间却无丝毫动摇。
\n
相比起公孙策的奇思,他更喜欢从案卷中寻找线索,哪怕上面记录的不见得完全正确,却与案情息息相关,一旦查清,便是朝着真相迈出坚定的一步。
\n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n
最令包拯欣慰的是,随着《洗冤集录》的普及,各地的尸格乃至案宗记载,都详细了许多,再也不是以前那般糊弄了事。
\n
而接下来随着《宋明道详定判例》的推广,各地的律法判定又会有更加详细的参照,不再是任由主官随心所欲地下判决,百姓只能期盼着州衙内端坐的官员,能多一些怜悯之心。
\n
看着看着,包拯也不免疲惫,正困顿地闭上眼睛,按了按眉心,脑海中想着那两部著作的问世,对于律法的裨益,百姓的福泽,将来自己又能否在此事上做出贡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