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其他重臣不比他如此了解辽国内政,但也深知其中的道理,纷纷出言:“狄直阁所言极是,必须防范于未然!”“萧孝穆若欲上位,或对外宣战,当加强边防,以备不时之需!”
\n
这还真不是畏惧契丹,杞人忧天。
\n
此前太妃萧耨斤的名言是“我要宋人死”,萧孝穆作为太妃亲兄,辽帝的舅舅,继承这位的遗愿,以攻宋为转移内部矛盾之法,一旦得胜回朝,那执政之位就彻底稳固了。
\n
就在大家转而探讨如何防备河北河东,避免被辽人攻打之际,首相王曾突然开口:“这也不失为一个除敌良机!”
\n
自从被吕夷简步步紧逼,这位曾经惊才绝艳的首相越来越低调,此时却提出见解:“老臣以为,此番契丹内乱,我朝当派遣使臣入辽,与辽主再谈盟约,试探辽庭态度,若能引得辽主自坏长城,则燕云收复,指日可待!”
\n
话音落下,次相吕夷简身躯微颤,刘娥则深深凝视了王曾一眼。
\n
王曾少年成名,惊才绝艳,二十五岁的三元魁首,三十八岁便为宰执,后新帝登基,也是计智逐权臣,配合自己除去了丁谓,如今十数年过去了,已然知天命的老臣看似碌碌,却在关键时刻,再度展现出了锋芒。
\n
刘娥与之交换了一个眼神,默默颔首,却不急于开口,果然赵祯语气里难掩兴奋:“依王相之见,何人可出使?”
\n
若对辽国的熟悉和了解之深,无疑是狄进最为合适,但他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曾经的功绩都去不了,去了契丹也知道必然有诈,因此王曾目光闪了闪,有了人选:“老臣举荐程琳。”
\n
程琳就是献《武后临朝图》的那位,却非奸佞,而是能臣,真宗朝的进士,仁宗朝的重臣,历史上委以河北、陕西之重,留守大名府近十年,威信尤著,敌人不敢窥边。
\n
如今的程琳虽然还没有那些功绩,却已经展现出了外交的锋芒,曾任馆伴使,与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