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辽秦王殿下,示贵朝国书!”
\n
萧阿剌面色微变。
\n
国书?
\n
耶律宗真没给啊!
\n
一方面,辽国的制度虽然处处学习中原王朝,但执行起来真的没有那么严格,当年澶渊之盟签订时,曹利用来回跑辽营,萧太后和韩德让高座席上,辽圣宗坐在下首,就这般口头交流,讨价还价,最后等到岁币议定了,双方再正式签订盟约,留下国书。
\n
此次也是如此,耶律宗真派萧孝穆来白沟河边界,与宋臣商定盟约,一旦达成了初步协议,自然要送回上京给他御览,到时候正式签订时是有国书的,可这个过程里,却没有详细的任命。
\n
相比起儿子的稍稍失态,萧孝穆的神色却是不变:“狄相公此前所求,萧惠上禀陛下,陛下震怒,故命本王来此,是战是和,犹未可知,谈何国书?”
\n
不一定与你们签订盟约,若是条件谈不拢,还是要直接开打的,岂会有商谈盟约的国书?
\n
堂中气氛顿时紧张起来,狄进却笑了笑:“我中原王朝,向来是先礼后兵,先按礼节同对方交涉,倘若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n
“这并非软弱!”
\n
“‘兵’是‘礼’的后盾,二者相辅相成,先礼后兵,既能避免不必要的争战,还能彰显泱泱大国的王者风范,而不是凡事皆以武力要挟,一旦武力衰败,便再不可持,亡国有时!”
\n
萧阿剌听得拳头默默捏紧,萧孝穆同样微微一笑:“先礼后兵,上兵伐谋,狄相公是贵朝三元魁首,兵家之道也能侃侃而谈,然我等带兵之人,倒是不会说这些道理,只知皆是因时而变,因势而变!”
\n
这是讽刺对方从未统兵上阵,只知纸上谈兵。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