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绢,只有之前宋给辽的三分之一,看起来是少了不少,事实上结合两国的财力,这已经要的很多。
\n
毕竟辽国本来每年能收三十万,现在没了这笔收入,还要倒贴十万,一进一出间,差距就太大了。
\n
所以再往上要,那是绝对谈不下来的,可以兑换成骏马牛羊,也是抬了抬手,让辽人能够给的起,毕竟其中的市价很有浮动的空间。
\n
即便如此,经过一系列的扯皮和交涉,在辽东那边的战况都有了新的进展后,第一批岁币才堪堪抵达雄州,进行了交割。
\n
“很好!”
\n
狄进接过文书,仔细看完,再亲自检查了部分财货,知道自己的北方之行,要告一段落了。
\n
事实上,早在盟约签订完成后,官家就希望他回京受赏,但他主动上书,禀明了边境未定,辽国还有反悔的可能,请命留下督促,等到第一批岁币交纳,再回京述职。
\n
果不其然,期间经过多番争执,若无一位强权相公拍板,单靠雄州的官员肯定,肯定无从适应。
\n
毕竟给辽送钱多的是,收辽的财物还是第一回。
\n
现在第一批岁币所换的财货交接,有了先例,后续每年的流程就好办了。
\n
狄进不是占嘴上便宜,是真的准备维持这份明道之盟的。
\n
一方面,他想将欧阳春这种潜力未知的新兴北方势力,扼杀在萌芽里,另一方面,维持盟约和平,也能让越来越贪图享乐的契丹贵族忘战去兵,军事力量日渐衰弱。
\n
当然,辽国内肯定存在着有识之士,不止萧孝穆一位,但在盟约延续下,这群人想要厉兵秣马,所受到的各方掣肘就会越来越大,许多贵族会期待用岁币买和平的形式持续下去。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