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望舒鼓了鼓腮帮子,还想再骂,马车却停了,车夫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n
“官人们,要换船了。”
\n
几人此行是要去风月楼。
\n
风月楼建在西湖的岛上,是官员们应酬吃酒的常去之所。
\n
花竹不愿望舒跟着,况且常家这几日肯定不太平,索性先打发他去田妈妈那里住几天。田妈妈是花竹父亲的乳母,帮花家在城外照看一处农庄。
\n
方池嘱咐车夫将望舒送过去,等望舒走后,几人便换了船。
\n
船在湖中行了半刻,未等上岸,就听见丝竹管乐和交谈笑语之声远远传来,逐渐有了风月场所惯常的热闹。
\n
方与之不良于行,坐在一个木牛流马上,方池推着他走在前,刘帙晚紧随其后,花竹则落在最后面。
\n
今晚是朝中的几个太尉,给方池办的“接风宴”。他们打声招呼,临安城内大大小小的官员自然响应。只要收了帖子的,都愿意来凑凑热闹,毕竟没人愿意得罪整日在皇上眼前晃的一群人。
\n
更何况,这里面不少人还夹杂着探探风向的心思。一向传言侯家和方家不对付,如今两家的小儿子做了同一个职位,一个牵头给另一个办“接风宴”,恐怕这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消息。
\n
花竹一进了风月楼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牌匾,上书“风月同天”四个大字。据说这墨宝是出自前朝名士之笔,在战乱中流离许久后,因含有风月两字而被店主看中,辗转收购来此。
\n
花竹见此情景,心下好笑,他上一世来的时候,倒没注意过。
\n
转念一想:“风月同天”出自佛偈,不知道写出如此潇洒四字的先生,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作品,有一天会做了瓦肆歌楼的招牌。又见这牌匾一侧站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