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竹竿拍到哪个鼋头,再减去船身高度,即是船底的深度。
通过这个办法,船主能直观地判断船只是否能顺利过坝,并及时通知闸口调整放水量。
朱瞻基左右无事,便饶有兴趣地数着。这条海落船的竹竿,已稳稳问过了三丈六尺的鼋头。根据张泉之前签的船载重牌票,只要能问到四丈三尺,吃水便足以顺利过坝。这个设计巧妙直观,真是尽得天工之妙。
张泉在一旁道:“这阁上闸的设计,乃是出自我一位好友之手,他可真是个营建天才。”
“哦?朝中还有这等人才,是在工部任职吗?”
张泉笑了笑:“他啊,是在内宫监里供职。”
这可大出朱瞻基的意料:“居然是个宦官,叫什么名字?”
张泉道:“他叫作阮安。不过殿下你肯定不知道他,他这种人,只喜好实体达用之学,在宫中是混不出头的。”
朱瞻基叹道:“没想到还隐藏着这等人才,有机会一定得见识一下。”
两人有一搭无一搭地聊着,水闸依旧在哗哗放着水,海落船从各个部位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让人忍不住要担心会不会散架。所幸这种事并没发生,水面托着这条有些破旧的大船,平稳地往上抬升。从这里回望南边,地面建筑越变越小,视野却越发开阔,真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朱瞻基突然有些理解舅舅了,这条河上的一切,确实是有着别样的魅力。可是,他很快就发现有些不对劲:当竹竿问到四丈整的鼋头时,水位上涨的趋势停了下来,远处哗哗的放水声也随之变小。
“怎么回事?”
朱瞻基觉得奇怪,这条船离安全的吃水距离,明明还差三尺,不该在这里停下呀?张泉也发现了这个异状,却没流露任何惊慌,一双鹰隼般的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