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剩下了主要两个方面,即世风和学风。
世风,也就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一带出现了新经济的萌芽,表现为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和大城池商业的繁荣发展,日益发展的萌芽,刺激了商业的发展,带来了观念的革新,形成新的义利观.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促使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即以手工业工人、小商品生产者、工场主和中小商人组成的市民阶层。
新兴市民阶层,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则把希望寄托在新思想的出现上,希望新思想能对传统观念产生冲击,使新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而学风,其实说的更多的是“士风”。
“士农工商”这四个字到底蕴含着多么沉甸甸的重量,就不需要赘述太多了。
普通人是没有资格学习的,能够学习的是士人,所以士人间的风气,就是学风。
而在这里,士人,更多地指的就是以国子监监生、科举举子等身份为代表的年轻读书人。
在士林的话语权中,年老的、德高望重的大儒当然更具备话语权,但从组成结构和基数上来讲,底层的年轻士人同样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读书人在古代有着崇高的地位,就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文化领域,掌握了话语权。
而一旦年轻的读书人联合起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甚至可以操控舆论,形成一边倒的架势。
这就是所谓的“民意”。
哪怕是在古代,只要是秩序稳定的和平时期,“民意”都是很重要的东西,这种东西是无法用暴力或者武力来扭转的,因为在这个时代,一旦有了民意支持,很多事情都会顺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