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稚宁眉心一挑,看向陈穗和。
“我姓陈,名穗和,字明珍。家父乃是工部郎中陈国安,供职于都水司。”陈穗和道。
工部郎中乃是正五品官职,虽然不高,但陈穗和怎么说也是出身官家,与普通商户、农户不同,难怪一开始就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
不过让周稚宁略微讶异的是,她曾在赵淮徽的来信之中,见到过陈国安的名字。
据说因为陈国安出身北直隶府,又生了一副铁心肠,性情刚硬,为人沉闷,因此在朝中一直得不到重用。但基层容易出技术型人才,陈国安虽然官不大,可在都水司地位无比稳固。只因为经过他手做下的水坝,很难见到损毁,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黄河一带百姓的人身安全。
这也难怪陈穗和在乡试时,要折返回北直隶府应考,立志为北直隶府争光,改变朝中局面。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曾见到过父亲明明才华出众,却受朝廷不公平待遇的事实。
他想争光,不仅仅是为了朝廷,也是为了父亲。
由此,周稚宁对陈穗和的态度也软化了许多,也介绍了自己的出身,只是略过不谈和周允能的亲戚关系。
谈到她父母皆在西河村之时,陈穗和略一抚掌,笑道:“好巧,我有一友人也去过西河村。”
西河村地处偏远,道路难行,陈穗和竟有友人去过,这倒是让周稚宁有些惊讶。
“不知是哪位?”周稚宁问。
“正是琅琊赵氏嫡子,赵徽。”
周稚宁讶异。
陈穗和道:“我与赵兄是偶然结识,彼时他正要南下。我问他缘由,才知道他是要去西河村处理一件要事,行色匆匆,我便与他没有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