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她以前也看过不少古人的文章,能在历史上留名的,大多写的文气斐然,大气磅礴,给人以极大的震撼。但他们也会犯文人的弊病,那就是文气太过,不注重实际。很多写的漂亮的文章总是泛泛而谈,但占据关键的政策、经济等等都未曾涉及。
所以这回殿试,应该也是文气斐然者多,而脚踏实地者少。若论文气,她是弱势,如果她能从实际切入,文章亮眼的地方才会最多。
且值得一提的是,她从赵淮徽处了解的皇帝,并不是那种听不得真话的昏君。乡试、会试以及殿试的题目又可以知道,这个皇帝其实还是十分关心政策,更是会内省的一种人。
这就给了她机会,一个用文章说服皇帝的机会。
由于先前的繁文缛节耗费了太多时间,周稚宁还没把文章架构在草稿纸上写完,礼部官员就敲响了小金钟,示意考生们停下用午膳。
殿试规矩就规矩在何时做何事都有定数,没有考生在号房时自由。
所以考生们只好都放下笔,等待礼部官员将自己桌面上的试卷收走,再由小太监、小宫女们端着食盒发放午膳。
周稚宁不喜欢有人打断自己的思路,于是一直在闭眼默思。等到睁眼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面前的桌案上放着四个饼、两个梨以及一碗热茶。虽然粗糙,但这些膳食自然也是由皇帝亲自定下的,不可随意更改。
周围已经有考生吃了起来,毕竟现在不吃,等会儿就没得吃了,晚膳还得等到戌时,高强度用脑的情况下,考生根本扛不住饿。
周稚宁一边往嘴里塞饼,一边继续默思结构,努力让自己的思维不断线。
等过了午时,小金钟又响,太监宫女们收了饮食,考生们继续作答。
下午往往是人的思维最混沌的时候,一上午的精神高度集中,再加上中午的饭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