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拿到手的俸禄,养活自己都算是勉强,余外的银子是怎么挤也挤不出来了。这时她才庆幸她的好友们资助了这么些银子和珠宝,她还能勉强凑一凑。于是周稚宁就让茗烟尽数挑些贵重的珠宝首饰,另取一只小箱子封存,等到了下一个驿站就将这箱子珠宝以及添上的五百两银子作为嫁妆寄回西河村。
抽开信纸看到下一页,周允德又在信中说村中来了一个打京城回来的贡士,因为无缘再入殿试,因而一路打听着到了他们家,想要求一支周稚宁以往用过的毛笔。而且还亲口告诉他们周稚宁不仅高中,更是头榜,风光的不得了。只要殿试不出错,得个一官半职不是问题。
这话喜得周允德差点激动得晕过去,一家人又是端茶又是顺气,才把人弄好了。随后周允德就取了周稚宁小时开蒙用过的笔送给那位贡士,那贡士差点把毛笔供起来,高高兴兴地走了。
就是这话不知怎得传了出去,现下西河村周围的百姓都来家里围观,每天家门口都是人山人海的,个个都想蹭一蹭文曲星的福气,就连杨氏晒的两条干鱼都被偷偷摸走了两条,搞得杨氏又气又笑,在家里唠唠叨叨地抱怨了两天。
周稚宁看着后面这些家庭琐事,每个人鲜活的话语动作和神情,心中不由发软又发涩。
为了科举,她已有好几年都没有回过家了。现下当了官,必然又要听从朝廷的安排,全国跑,更没有归家的时间。
难怪古人曾说“少小离家老大回”,此情此景,正如现在。
与此同时,平城周府之内。
牛老师站在回廊处,捋着胡子,静静听着周府大门外传进来的唢呐声,眼里带着笑。
林老师抱着教课用的书本走过来,问:“牛老师,你可知外头发生什么事儿了?从清晨开始便敲敲打打,唢呐齐天的。”
“你不曾听说吗?”牛老师回过头笑道:“西河村的周小子进了殿试了,就是当初在族学里读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