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周明承还是好声好气地为她解释:“若我不关心自己的父亲,我怎么会来向太子求情呢?一开始,我也想过阻止父亲。但阿宁你知道的,百善孝为先。哪怕父亲犯错,为人子女也只能尽量包容,去为他善后,怎么能面谏父亲的过失呢?我已经打点好了,父亲在流放路上不会受太多的苦楚。父亲走后,往后无论风雨,我会一力承担起周家。”
周稚宁挑了一下眉毛。
不知道为什么,听完周明承的这番话,她心里升起了一种微妙的感觉。
周明承说的是实话,但若说哪句实话他最真心,无疑就是“一力承担周家”。
忽然间,周稚宁发现自己好似从未正视过她这位堂兄。以前总觉得他太温和,太谦谦君子,甚至温和谦虚优秀到有一点点假,叫人无法放心。但现在她才发现,原来周明承这个人有野心,而且是很大的野心。
因为明朝有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为了防止朝堂之上一人独大,或者一家独大,朝堂之中的互为亲戚的人,只能有一人能升为大臣,其他的无论再有才干,也只能屈居在下。
周稚宁一家与周允能已然决裂,双方既然已经分家,那自然不算本家。所以与周明承同朝为官的便只有周允能。周允能这个人愚昧又心胸狭隘,可偏偏身康体健,与四皇子还有不小的交情,皇帝也看在他是老臣的份上对他颇为容忍。所以周家在周允能的带领下,虽然不算蒸蒸日上,但也算是平稳度日。
周明承的才能明显优于周允能,只是他们身为父子,必须要等到周允能百年之后,周明承才能名正言顺的接管周家。只是若是周明承等得到,倒是他怕也要年过半百了。
“少年的成功是最令人欣喜的。中年的成功虽然令人高兴,但总有一些平淡。到了老年以后,便是连高兴都没有了,只有成功之后的感叹和释怀。”周稚宁慢慢地说,“不知堂兄还记不记得当年我们在一起散步漫谈,说起彼此最为欣赏的英雄人物,我说我推崇姜子牙,踏踏实实,却成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