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侯家到底还有那么点未来人的道德感,侯家收留的人签的都不是卖身契而是雇佣合同,给了所有人不入贱籍,随时离开的权利。
土地买入后给佃农定下的也是最低的租子,保证佃农全家有足够的口粮不说还能把孩子送到侯家开办的义学读书识字。
这虽然让侯家受到了一定的排挤,但侯家却在底层有了名气。
而这位受伤的陈翁便是这时候来投奔的侯家,侯文敬原本以为陈翁和许多百姓一样,都是因为战乱没了生计,看陈翁年纪大了又腿脚有伤,便让陈翁在慈幼院照顾孤儿。
后来,常不常过来帮忙照孩子的侯晗茵发下了陈翁的不一般,等到春季开始播种,陈翁的三言两语便能让人眼前一亮。
侯家人这才知道陈翁此人曾经也考取过功名,但是止步秀才后就再无建树,为了不拖累家里选择了放弃科考专心耕读教书。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陈翁老家遭遇连续两年旱灾,粮食绝收,一家逃难只有陈翁活了下来,陈翁心灰意冷之下便开始对诸子百家的农学有了兴趣,觉得若是他能重现农学光彩,便有机会抵制天灾。
之后陈翁遍游九州大地,丰富自己的学识与见闻,整理出了极有价值的农学典籍,但在陈翁想要将毕生心血通过官员呈给帝王时却遭到了那官员的驱逐。
陈翁自然不会相信所有官员都是青天,选择那个官员便是打听了那官的为人处世,都说那人是个好人好官。
但是这个好官看到陈翁整理的各地农作物播种和灾害防治措施后却是第一时间要求陈翁闭嘴。
不是这个官员太过庸碌,也不是这个官员名不副实,这个官员只是为了自保而已,或者说正因为这官是个好人也算是个好官,所以陈翁只是被驱逐,而非被直接灭口。
因为那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