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晨雾完全散去,阳光照在校场
“神”
字旗上。旗角随风翻卷,好像在为这场精彩比试欢呼。林宇眼角余光瞥见远处一顶八抬大轿一闪而过,轿帘缝隙露出半只绣着金线的官靴。他不动声色握紧赵猛手腕,昨晚收到密报说: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侄子,正是负责
“护送”
他入蜀的官员。这发现让他心里涌起一丝警惕,感觉背后藏着阴谋。
“三日后就启程,这次蜀地之行责任重大,可不能出半点岔子。”
林宇目光如炬,神色凝重看向赵猛,语气沉稳果断,透着威严,“今晚你到我府里来,我有本精心写的《火铳改良要则》,你先拿去好好研读。这书里记着好多火铳改良要点,对咱们以后行动很有帮助。”
他微微顿了顿,想了想又说,“另外,你赶紧去军中挑二十个最壮实的弟兄。记住,要会打铁的,以后打造改良火铳零部件用得着;懂算术的也不能少,计算弹道、调配火药都靠他们;还有能看地图的,蜀地地形复杂,行军路线规划全靠他们。”
这些细致安排,都是为即将到来的蜀地之行精心准备,每个细节都像精密齿轮一环,紧密关联未来成败,稍有差错可能就满盘皆输。赵猛重重点头,转身时腰杆挺得笔直,像已经成了林宇最坚定的追随者。他突然想起,刚才林宇递枪时,枪托里塞了张纸条,上面写着:“蜀地有座山,叫峨眉山,产好铁。”
这小动作让他感受到林宇的细心和信任,也对未来蜀地之行充满期待。
宁王迈着沉稳步伐,慢慢走到林宇身旁,目光紧追赵猛远去的背影,不禁感慨:“这赵猛,真是块好钢啊!”
他微微眯眼,眼神里满是赞赏,语气透着对赵猛表现的高度认可和满意。“父王,”
林宇望着校场外渐渐扬起的尘土,眼神坚定又憧憬,“儿臣去蜀地,不光带二十个兵,还要带二十颗种子
——
能让大明重新活过来的种子。”
他声音低沉有力,像在向父王诉说伟大使命。
远处,赵猛正扯着嗓子喊人:“张二牛!你不是会算田亩吗?收拾包袱跟我走!王铁头!把你打铁的家伙全带上!”
他声音在空气中回荡,超有号召力,像在召集一群志同道合的勇士,冲向未知未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