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的大王旗换来换去,不管谁当官,咱老百姓还不是照样受苦。上头那些达官显贵争权夺利,苦的可都是咱平头老百姓。不过话说回来,也不能把话说得太死。想当年宁王府老王爷的时候,每年过年过节,都会在府外设粥棚,给穷苦老百姓施粥,那场面,可真是少见。一碗热粥喝下去,好多人都熬过了寒冬。听说这世子平时对下人可好了,没有那些富贵公子哥的臭脾气。我听在王府当差的远房表亲说,就算下人们犯了点小错,世子也就是耐心教教,从来不打骂。说不定啊,这世子真能给咱蜀地老百姓带来点新希望,让大伙过上几天好日子。”
这时候,一个拄着拐杖的老者颤颤巍巍地凑过来,浑浊的眼睛里全是担心:“可别抱太大希望,蜀地现在就是个烫手的山芋。这些年,蜀地战乱不断,各方势力打来打去,老百姓都快受不了了。土匪更是嚣张得很,那些土匪占着山当大王,烧杀抢掠啥坏事都干。就算世子有心治理,可这局势乱得跟一团麻似的,怕是也不好办。听说前几任去赴任的官员,有的刚到蜀地,就被土匪埋伏,把命都丢了;有的被土匪追得到处跑,狼狈得不行,只能灰溜溜地逃走,连官印都丢了,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大家听了,都不说话了,气氛一下子变得很压抑。
不远处,几个穿着长衫的儒生围坐在茶摊前,桌上的粗茶冒着缕缕热气。领头的中年儒生,穿着一件洗得有点发白的青色长衫,戴着方巾,看着还挺有几分清贵的样子。他端起茶碗,轻轻吹了吹,抿了一口,放下茶碗,又慢悠悠地用袖口擦了擦嘴角,脸上全是不屑,冷冷地开口说:“这林宇,最近越来越狂了,简直没边儿了!天天在市井街巷使劲儿宣扬什么‘工商皆本’的怪理论,还大放厥词,喊着‘人人平等’,这言论简直离经叛道到了极点!咱大明朝从开国以来,一直都是以农为本,把孔孟之道当作治国理政的大道理,怎么能容他这么胡说八道,忽悠老百姓?现在朝廷把他打发去蜀地,可真是太让人高兴了,也能让咱们耳根子清净点。你们想想,他那些歪理邪说,要是真在民间随便传播,那还不得把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全搞乱了?时间长了,说不定朝廷的根基都得被他动摇,这可绝对不行,一点都不能马虎!”
旁边的年轻书生赶紧点头,激动地说:“师兄说得太对了!那家伙在京城闹得鸡飞狗跳,工坊办得热火朝天,还搞起了什么新式学堂,还说要让女子也读书识字,这简直是坏了祖宗规矩,像什么话!再这么下去,京城的风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