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穿透力强,传统铁甲面对其射击,防护效果大打折扣。佛郎机射速较快,霰弹覆盖面广,铁甲难以周全防护。且铁甲极易生锈,在南方潮湿地区,这一问题尤为突出。潮湿空气侵蚀铁甲,短时间内便会出现锈迹,削弱其强度与防护性能。而满清兴起于北方,气候干燥,铁甲保养相对容易。加之满清重视骑兵,重型铠甲在骑兵冲锋时,能抵御敌方箭矢与冷兵器攻击,为骑兵提供有力防护,确保冲锋的勇猛与安全。
工艺层面,明朝后期官场腐败丛生,军备制造环节深受其害。负责军备制造的官员为谋取私利,大肆偷工减料。在打造士兵甲胄时,选用劣质铁片,厚度不足且质地不均,缝制甲片的绳索也以次充好,导致普通士兵装备质量严重下降。反观满清,积极吸收周边先进技术,不断改进甲胄制作工艺。他们从被俘工匠处学习精湛技法,在甲片锻造、拼接工艺上持续钻研,使甲胄更加坚固耐用、合身舒适。
战争需求方面,明朝战事繁杂,南方需抗击倭寇侵扰,沿海地区地形复杂,水网交错,对装备灵活性要求高;北方要抵御鞑靼进犯,草原大漠环境下,装备需适应长途奔袭与大规模会战。不同环境对装备要求各异,难以统一标准,致使军备研发与制造分散且缺乏系统性。满清则以骑兵为主力,作战模式相对明确,主要依靠骑兵集团冲锋与长途奔袭,因此能集中精力打造适合骑兵作战的精良甲胄,从甲胄样式到防护重点,皆围绕骑兵作战特点设计。
经济因素同样不可忽视。明朝后期,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内忧外患致使军费开支庞大,入不敷出。朝廷无力拨出足够资金为底层士兵更新装备,许多士兵只能身着破旧、防护力差的甲胄作战。满清则通过掠夺明朝边境城镇与贸易往来,积累了大量财富。这些财富为其打造优质甲胄提供了充足资金,能够购买上等原材料,聘请优秀工匠,保障甲胄制作的高质量。
看到****如此惊人的威力,士兵们顿时炸开了锅。陈大虎一把推开身前的人,挤到最前面,抓起一支军刺反复端详,嘴里不停地念叨:“乖乖,这玩意儿要是捅在鞑子身上,还不得跟捅豆腐似的!以后咱们火铳手也能挺直腰板,跟骑兵硬碰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