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路上,人群如潮水般涌动。“让让!让让!”
佝偻老农被推搡着踉跄上前,布满裂口的手颤巍巍解开布包,露出几枚凹凸不平的碎银,声音里满是讨好与忐忑:“官爷,十两银子,该够交盐税了吧?”
税官慢条斯理地摩挲着手中的戥秤,三角眼里闪过一丝算计,突然扯着尖嗓子叫嚷:“这戥秤不准呐,你这银子称出来不足数!”
说罢重重一甩秤砣,惊得老农后退半步。
在这看似平常的交易场景背后,实则是明末货币体系崩塌的缩影。彼时,大明王朝的白银虽已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但铸造权却未统一收归官府。民间私铸之风盛行,导致市面上的银锭重量、成色千差万别。而官府监管不力,使得奸商有机可乘,“剪边取银”“夹锡掺杂”
等手段层出不穷。这些乱象不仅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更让普通百姓在交易中苦不堪言,原本微薄的收入在一次次欺诈中化为乌有。
不等老农分辩,税官又抄起试金石,将碎银狠狠在上面划了道白痕。他眯起眼对着日光端详片刻,猛地将碎银砸在柜台上,脸上满是嫌恶:“成色不足,杂质太多!十两银子,最多算七两!”
周围百姓发出压抑的抽气声,老农脸色瞬间煞白,布满皱纹的脸上爬满绝望,几乎是带着哭腔:“官爷,这是全家半年的收成啊……”“啰嗦!”
掌柜不耐烦地拍桌,衙役立刻上前推搡,老农踉跄着跌倒在地,布包滚出老远,几枚更小的碎银叮当滚落。
骑在马上的林宇将这一幕尽收眼底,眉头拧成死结。他驱马靠近细看,注意到税官腰间别着的剪刀,刃口泛着诡异的银亮
——
那是专门
“剪边取银”
的工具。昨日在客栈,他便听旅人说起,钱庄常趁人不备,用这剪刀剪下银锭边缘。十枚银元各剪去细边,积攒起来便能熔出新银元,而被剪边的银元仍按原重交易,百姓却毫无察觉。
“大人,这里面有蹊跷。”
副将赵猛压低声音,身体微微前倾,目光警惕地盯着税官,“小人方才瞧见,掌柜收税时用的戥秤,秤星刻度比寻常的密。”
林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